1-13~19 釧路地區的動植物3

ページ番号1002335  更新日 2022年8月25日

印刷大きな文字で印刷

1-13 大黃蜂及其蜂巢

大黃蜂在控制昆蟲族群數量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釧路有數種大黃蜂,包括日本大黃蜂(學名:Vespa mandarinia japonica)這種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大黃蜂。該區的其他品種還有毛深雀蜂(學名:Vespa simillima simillima)和細黃胡蜂(學名:Vespula flaviceps)。

築巢
濕地中有豐富的築巢材料,例如朽木、樹皮和枯草。不同種類的大黃蜂會使用不同材料築巢,但過程都很類似。女王蜂從冬眠醒來之後,會用咀嚼成漿的材料修築幾個六邊形的蜂巢,然後開始產卵。產出的卵孵化成為工蜂,這些工蜂負責收集擴建蜂巢所需的材料,然後築出更多蜂巢。隨著工蜂越來越多,蜂巢也會像氣球般逐漸向外擴大。與蜜蜂不同的是,大黃蜂並不會在蜂巢中儲存蜂蜜。

照片:スズメバチの巣

1-14 釧路的昆蟲

釧路濕地棲息著逾千種昆蟲,許多昆蟲的卵和蛹安靜地度冬,到了隔年4月下旬才會破卵而出或再次現身,加上4月至11月間氣候相對溫暖,成為觀察這片區域內昆蟲的最佳時機。

理想的繁殖環境
沼澤內的水和植被,提供許多種類昆蟲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地,牠們因而在此繁衍生息。極北蜓(學名:Aeshna subarctica)等昆蟲會在樹沼、酸沼池邊的苔蘚與薹草中產卵,牠們的幼蟲便能以其中的水生昆蟲為食。其他種類的昆蟲則會棲息於地勢更高之處,例如日本榿翠灰蝶(學名:Neozephyrus japonicus),牠們會在日本榿木(學名:Alnus japonica)的葉芽下產卵,以便幼蟲獲得庇護和食物。

夏日之聲
在夏季中,釧路濕地周圍傳來不同昆蟲的聲音。每年5月下旬,蝦夷春蟬(學名:Terpnosia nigricosta)開始鳴唱,接著是7月下旬的小蝦夷蟬(學名:Lyristes bihamatus),夏日接近尾聲時,濕地附近的草原滿是烏蘇里蟈螽(學名:Gampsocleis ussuriensis)的叫聲。

畢生事業
飯島一雄(西元1928年–2016年)是研究北海道東部昆蟲的專家,釧路市立博物館中所展出的昆蟲標本,只是他大量收藏的其中一部分。回顧飯島一雄人生的大半時間,都在採集與分類該地區的昆蟲。

照片:釧路の昆虫展示

1-15 蝦夷鹿

蝦夷鹿(學名:Cervus nippon yesoensis)是梅花鹿的亞種,僅在北海道地區出沒。蝦夷(日語發音:「yezo」,有時也作「ezo」)指的便是北海道,因此北海道許多特有種動物的名字中都有蝦夷一詞。

愛努族有捕獵蝦夷鹿為食的傳統,但在明治時代(西元1868年–1912年)時,由於本州移民的獵殺,導致上述鹿種一度瀕臨滅絕。此外,本州移民也會獵殺鹿的天敵北海道狼(學名:Canis lupus hattai),導致牠們於西元1889年在北海道滅絕。

平衡共生
從1980年代以來,蝦夷鹿的數量開始回升,並且快速增長,那是由於天敵不多、冬季氣候轉暖,加上當地農場提供充足食物來源。只是另一方面,蝦夷鹿其實有害,因為牠們以小型植物為食,還會剝去樹皮,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於是地區居民採取一系列管理蝦夷鹿數量的措施,例如使用驅避劑、設置柵欄和選擇性宰殺等。

照片:エゾシカ展示

1-16 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是世界上最大的熊類之一,體型僅次於北極熊,牠們遍布於歐亞大陸、北美洲(在那裡被稱作灰熊)和北海道;尤其是位於釧路東北部的知床,擁有北海道最龐大的棕熊族群。

凡間的山神
愛努族原住民認為棕熊是山神(愛努語發音為「kimun kamuy」)的化身,他們有獵殺棕熊的傳統,並認為熊肉與毛皮是山神賜予的禮物。棕熊死後,愛努族人會舉行儀式,將牠們的靈魂送回神界。

多樣飲食
棕熊是雜食性動物,牠們以鮭魚、鱒魚、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偶爾也會捕獵蝦夷鹿,並享用橡實、蜂斗菜莖等植物和水果。整個冬季,棕熊都會在洞穴中冬眠,到了隔年春季的4月或5月左右,才會再出來現身。雖然棕熊和人類通常能和平共處,但有時會傳出熊襲擊人的事件,因此徒步健行者在森林地區應多加小心。

照片:ヒグマ展示

1-17 釧路地區瀕危的鳥類

釧路及其周圍地區是許多稀有瀕危動物的家園,區域中有7種瀕危鳥類被認定為日本的天然紀念物,因而受到保護,其中有些是終年生活在這的留鳥,有些則是每年遷徙至此的候鳥。

留鳥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日語:tancho)、黑啄木鳥(學名:Dryocopus martius)及毛腿漁鴞(學名:Ketupa blakistoni)是釧路的原生物種,而且均為留鳥,終年居住在此區域。毛腿漁鴞則是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之一,透過敏銳的視力和強勁的爪子,在河流和小溪中捕魚;人們可在北海道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北海道北部庫頁島、千島群島發現牠的身影。在愛努族文化中,毛腿漁鴞一直被尊奉為神明及村莊的保護者。

貴賓來訪
虎頭海鵰(學名:Haliaeetus pelagicus)是一種候鳥,每年冬季會從俄羅斯東部遷徙至此,遊客可在海岸目睹牠們捕獵大頭鱈的模樣。黑雁(學名:Branta bernicla)和寒林豆雁(學名:Anser fabalis)也同屬候鳥,牠們會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造訪此區。此外,有些白尾海鵰(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在每年冬季遷徙至釧路地區,其他白尾海鵰則終年居住此地。

照片:天然記念物の鳥

1-18 鳥類的適應之道

北海道東部的環境豐富多樣,包含濕地,草原,森林和多岩石的海岸線,孕育出多種特有鳥類和候鳥。某些鳥類有著長腿和長喙,便於在濕地和潮埔地覓食,另一些則有寬大的翼展和利爪,可以輕鬆地抓起小型哺乳動物和魚類。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和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在濕地獵食,牠們用長喙從水中抓取小魚、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此外,大天鵝(學名:Cygnus cygnus)在釧路附近的濕地和湖泊尋找食物,並透過蹼足挖取植物的根。至於毛腿漁鴞等掠食性鳥類則有強勁的雙腿和爪子,利於捕捉小型哺乳動物和魚類。

照片:鳥たちの適応

1-19 姬鼩鼱:日本最小的哺乳動物

姬鼩鼱(學名:Sorex minutissimus hawkeri)又稱東京鼩鼱,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姬鼩鼱屬於瀕危物種,從鼻子到尾巴全長僅5公分,體重約為2公克。牠生活在釧路附近的草原和濕地中,以昆蟲為食。

鼩鼱的外表雖與老鼠相似,但親緣關係與鼴鼠和刺蝟更為接近。北海道有四種特有的鼩鼱,姬鼩鼱便是其中之一。

姬鼩鼱之所以別名「東京鼩鼱」,緣於一個簡單的標籤錯誤,人們在明治時代(西元1868年–1912年)時發現這種動物,那時姬鼩鼱的標本被標記為「Ezo」(意指「北海道」)。然而,「Ezo」後來被誤讀為「Edo」,即東京的舊名「江戶」,於是這別名就如此保留了下來。

這個中文文本是由日本旅遊局創建的。
This Chinese-language text was created by the Japan Tourism Agency.

このページ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

生涯学習部 博物館 博物館担当
〒085-0822 北海道釧路市春湖台1番7号 博物館
電話:0154-41-5809 ファクス:0154-42-6000
お問い合わせは専用フォームをご利用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