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钏路的地质与构造

ページ番号1002314  更新日 2022年8月25日

印刷大きな文字で印刷

1-2 钏路的地质与构造

钏路的地质受到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和火山活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湿地和各种不同的海洋环境逐渐在这里形成,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钏路湿地
钏路湿地大约形成于6000年前,当时,全球持续变冷导致海平面下降,暴露出先前淹没在水下的沿海平原。这片湿地养育了成千上万种动植物,包括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钏路湿地占地28,788公顷,是日本面积最大的湿地。

火山湖
在距今最近的冰期期间,钏路湿地北部形成了多个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是火山中心坍缩时形成的火山口。在此处形成的火山口蓄满了水,成为阿寒湖、摩周湖和屈斜路湖,其中屈斜路湖是日本最大的破火山口湖。钏路川以屈斜路湖为水源,穿过钏路湿地,最终汇入钏路湾。

钏路湾
钏路湾的地质环境丰富多样,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钏路湾被一条海底峡谷划分为东西两侧。西侧有平缓起伏的沙质海岸线,东侧则有陡峭险峻的岩石悬崖。钏路海底峡谷和海岸线环境中的海洋生物群别具一格:有在沙质海岸地区繁衍的比目鱼,还有在海底峡谷的斜坡上生息的深海虾蟹。

照片:釧路の大地展示

1-3 钏路貘

貘是一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外形与猪类似,但鼻子细长,可抓握物品。现存的貘可分为四个种类,而且全部是濒危物种,分布在南美洲、中美洲和东南亚。数百万年前,数个貘种群曾生活在北美和欧亚地区,现均已灭绝。

这块上颌骨化石属于一种新发现的物种,钏路貘(学名:Colodon kushiroensis)。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出土的地质层,推断钏路貘生活在距今约3800万年以前。

冰河时代迁移
钏路貘的臼齿化石与北美洲发现的貘臼齿化石类似,因此古生物学家认为钏路貘很可能从北美洲通过欧亚大陆迁徙至北海道。冰川时期海平面比现在低很多,北海道通过库页岛与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

稀有的发现
这块化石之所以独一无二,一方面是因为这是钏路貘现存的唯一遗骸,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大小的化石很少能像它一样完好无损。这块标本长10厘米,宽9厘米,有九颗牙齿,包括前臼齿和臼齿。1968年,一群初中生在钏路东边十町瀬的一座悬崖附近发现了这块化石。

照片:クシロムカシバク

1-4 煤炭:来自湿地的天然燃料

大约4000万年前,钏路煤田在钏路一带肥沃的泥炭地中形成。枯萎的植物无法在潮湿、寒冷的湿地和沼泽完全分解,最终形成了泥炭。这些部分腐烂的植被层慢慢堆积成泥炭,在附加岩层的重压下,经过数千年的时间,逐渐石化成煤炭。钏路湿地拥有日本最大的泥炭地,那里的泥炭可能某一天会成为煤炭。

钏路煤田拥有超过10个煤层(厚到可以开采的一层层煤炭),每一层都厚达5米。这些煤层位于钏路市东部,在海床下延展开来。自1920年开始大规模开采以来,煤炭一直是钏路主要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来源,为该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钏路的太平洋煤矿一度位列日本最大的煤矿之一。如今,钏路煤矿是日本唯一仍在运作的地下煤矿。该矿场每年可产出约30万吨煤。

照片:石炭展示

1-5 钏路湿地

许多稀有的本土动植物都栖息于钏路湿地,包括日本唯一已知的濒危物种丹顶鹤(日语:tancho,学名:Grus japonensis)种群,以及多个自末次冰期以来就存在于该地区的物种。自约6000年前海平面下降以来,这里原始的低地环境几乎没有变化,造就了日本最大的湿地区。钏路湿地受到国际湿地保护条约《拉姆萨尔公约》的保护。

冰河期
大约20,000年前,地球正处于末次冰期中最冷的维尔姆冰期,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当时,一座陆桥通过库页岛将北海道与欧亚大陆连为一体,动物因此得以从大陆迁徙到北海道。数千年后,随着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现在的钏路湿地所在处变成了一个海湾。

不断变化的海洋
约6000年前,气温和海平面再次下降,这片低洼地区变成了内陆。史前聚落在与湿地接壤的高原上留下了成堆的废弃贝壳。这些贝冢展现了海平面随时间发生的变化,表明海岸线曾经更深入内陆。海水退去后,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水池。

照片:釧路湿原のなりたち


这个中文文本是由日本旅游局创建的。
This Chinese-language text was created by the Japan Tourism Agency.

このページ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

生涯学習部 博物館 博物館担当
〒085-0822 北海道釧路市春湖台1番7号 博物館
電話:0154-41-5809 ファクス:0154-42-6000
お問い合わせは専用フォームをご利用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