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 近代的钏路1

ページ番号1002322  更新日 2023年5月24日

印刷大きな文字で印刷

2-6 江户时代的钏路

在江户时代(1603-1867),北海道部分地区由松前氏族统治。这些封建统治者拥有与阿伊努族(岛上的原住民)进行贸易的专有权利。那时,有一座名为“Kusuri”的阿伊努村坐落于钏路川的河口,据说该名称源自阿伊努语,意为“横穿之路”或“咽喉”。松前氏族将Kusuri用作与阿伊努族在当地开展贸易的据点。起初,松前氏族派出家臣直接与阿伊努族进行贸易,但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人接手了他们之间的贸易。

Kusuri村逐渐发展为钏路町,并且成为了北海道东部渔业、贸易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中心。到江户时代末期,随着鲱鱼和鲑鱼捕捞量增加,以及昆布产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渔民从日本东北地区迁移至此处定居。钏路也成为了连接日本北部与鄂霍次克海以及千岛群岛的重要港口。

照片:クスリ場所

2-7 雾城

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空气不断向北移动,抵达北海道东部更寒冷的海岸线时会凝结成雾。钏路被称为“雾城”,因为夏季时这里经常起雾。该城市是北海道的一大港口,但低能见度会给航运带来风险。因此,人们于1891年修建了钏路埼灯塔。

最初,该灯塔并未配备海雾声响报警系统。但在1922年7月,皇太子裕仁(1901–1989),即后来登基的昭和天皇(1926–1989年在位),在当地典型的大雾天气中访问钏路,并建议在这座城市的灯塔处安装雾号。雾号于1925年安装完毕。雾号喇叭状的部分被称为“发声器”,可将空气压缩的声音放大,从而制造低频警告音。1974年,电雾号取代了原有的雾号。随着船舶导航设备不断发展,已不再需要雾号,于是电雾号在2010年正式退役。

照片:霧笛

2-8 北海道东部的木材中心

北海道坐拥广袤的森林,得益于此,岛上的木材工业于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1868–1926)迅速发展。钏路港于1899年正式开放,主要用于木材和农产品的海上运输。1901年,列车将钏路与北海道中部的十胜地区和北部的北见连为一体,从此,钏路便成为了北海道东部主要的交通枢纽。

人们利用列车从森林中运出原木,或沿着河道将其送往下游,长此以往,钏路的贮木场逐渐增多。人们将大多数木材运往日本其他地区或海外,但也会将部分木材运往钏路的工厂,然后将其加工为纸和纸浆。其中一些工厂至今仍在营业。

冬季,当地面被白雪覆盖时,人们利用bachi-bachi(一种马拉雪橇),将原木从森林运输至列车站或河道驳船。据说,该名称源于bachi一词,在日本东北地区的方言中有“短”的意思。马拉雪橇的设计简单有效。不同于使用一个长度固定的雪橇,人们将两个短雪橇捆绑在原木上,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个雪橇的位置可以调节,以便适应任何尺寸的原木并确保其平稳地划过雪地。

照片:バチバチ

2-9 煤矿开采与友子制度

1916年,人们在钏路实施大规模煤矿开采计划,该地区的太平洋煤矿成为了当时日本最大的煤矿之一。采矿是一项艰苦的体力劳动,需要借助由乙炔气体制造的电石灯灯光,凿开地下深处的煤层。

矿工们自行组织,建立了名为友子(意为“友谊团队”)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矿工领导监督。新矿工通常需要先当三年的学徒,然后才能加入友子。这些团体在日本工会成立前就已存在,但他们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即促进矿业开采的技能共享并鼓励成员相互支持。加入友子的矿工会共同筹资,以便在受伤、灾难或煤矿倒闭等事件发生时互相帮助,并分担婚礼及葬礼等活动费用。

新成员会参加正式的加入仪式。仪式上,他们会与其他成员用同一只杯子喝日本清酒,以示团结。友子成员会将名字和住址写在纸质卷轴上,这些清单能让人们深入了解钏路的人口迁入模式。机械化与社会保障体系于1930年引入采矿业并不断完善,友子制度便被渐渐淘汰了。

照片:友子免状

2-10 川崎船

川崎船是一种坚固的木质拖网帆船,其船桨能够驾驭大海的汹涌波涛。从江户时代(1603–1867)末期到1945年,川崎船沿着日本海往来于福井县和北海道地区。在明治时代(1868–1912),这些船舶主要用于近海鳕鱼捕捞,以及本州与北海道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移民运输。

钏路市立博物馆所展出的船只比实际的川崎船小。为了迎接1983年博物馆开馆,一位名叫平岩一的当地造船工人制作了这一展品。

照片:川崎船


这个中文文本是由日本旅游局创建的。
This Chinese-language text was created by the Japan Tourism Agency.

このページ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

生涯学習部 博物館 博物館担当
〒085-0822 北海道釧路市春湖台1番7号 博物館
電話:0154-41-5809 ファクス:0154-42-6000
お問い合わせは専用フォームをご利用ください。